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業務項目
首頁
校園自殺三級預防模式介紹

校園自殺的三級預防模式介紹

 

一、我們該如何預防自殺?

   自殺問題是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的一個議題,各國也不斷致力發展應對的政策,甚至跨國整合資源,希望能持續降低自殺率、自殺死亡率及降低其它自殺後果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運用三級預防的概念來防治自殺行為:

1、第一級預防:

(1) 建立本土研究資料,找出自殺高危險個體、群體,以及壓力情境為何。

(2) 提昇民眾與專業人員有效預防自殺行為的相關知能。

(3) 增進民眾對自殺行為、壓力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以及有效危機管理的認識。

(4) 持續對員警、教師及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自殺防治的繼續教育。

(5) 建立媒體報導自殺事件的倫理守則。

(6) 成立統籌自殺行為研究、教育訓練及服務的機構。

(7) 降低自殺方法與途徑的使用管道及其吸引性。

(8)增進大眾了解自殺防治與求助資源在何處與如何運用。

2、第二級預防:

      及早篩檢出高危險群,轉介給專業人員以進行評估,並對高危險群即時進行危機處理與後續之追蹤治療。

3、第三級預防:

       在當事人自殺未遂或身亡之後,對當事人與受影響者(如家屬、好友)提供所需支援與心理重建。

 

二、什麼是三級預防?

  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常以三級預防模式來設計疾病的防治工作。而所謂的三級預防指:

1、 第一級預防:以健康促進活動與相關政策來減少生病之危險因子與增加免於生病之保護因子,以預防生病。也就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

2、 第二級預防:早期篩選、診斷及早期介入。也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3、 第三級預防:提供有效治療與復建,以避免疾病惡化並及早恢復功能,且不再發病。

 

三、三級預防模式如何使用在自殺預防工作上?

  柯慧貞(2002)等人在參考國內外文獻與經驗後,引用三級預防模式到自殺的預防上,建議校園自殺的三級預防工作可以分為:

1第一級預防:確定哪些是導致自殺的危險因子(包含潛在危險因子與急性因子,如壓力事件),進一步找出可以降低自殺發生的保護因子;進而發展出策略來降低危險因子與增進保護因子。以校園為例,包含推動校園生命教育、壓力調適及各種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如:正向思考、衝突管理、情緒管理及壓力與危機管理。

2、第二級預防:篩選出可能會自殺或自我傷害的高危險族群,及早做介入與輔導,學習危機及壓力處理能力,以降低自殺發生的比例。以校園為例,重點放在對於憂鬱級自殺高危險群之早期篩檢與長期追蹤的預防介入。

3、第三級預防:針對即將自殺或自殺未遂的人進行危機處理與介入,確認個案的安全性,保護生命,避免未來真的自殺或再度自殺;而對自殺完成者,則需對其親友進行危機處置與事件處理,包含對家屬、同儕與親友所進行的哀傷輔導與治療。以校園為例,首要便是建置自殺事件發生後的危機處理機制,落實標準作業通報流程與因應措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