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醫生諮詢
【就醫前準備與參考】 有一些同學常會詢問學輔中心的老師說:「我需要去看醫生嗎??」關於要如何選擇醫生以及就醫準備有許多疑惑,因此學輔中心邀請鄰近醫院的醫師,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諮詢,可以解答同學們就醫前的擔心,幫忙你更能運用醫療協助自己喔。110-2醫生駐診時間如下表,有興趣的同學也可填寫諮商申請單喔!
諮商申請單https://confront.just.edu.tw/
如果想法仍很猶豫,建議同學當面對自己情緒低落時可以參考簡易的量表,可以給予我們即時身心狀況的參考。如果計算起來發現分數很高,鼓勵同學也可以先來學輔中心諮詢。可參考的量表:
有時同學會尋求口碑與網路評價較高的回饋來選擇醫生,這的確可以做為選擇之一,但除名聲外也包含我們個人的基本需要,建議加上你的基本需要去作就醫的參考:
實際接觸是最直接的方式,倘若醫師的態度讓你覺得沒耐心,讓你不舒服或是無法能自在表達自己的狀況,那你可以選擇多諮詢幾位醫師,找到認為最能傾聽你、你願意對他說出內心的話並與他展開長期合作的對象。 3.在第一次看醫生前,預作準備協助說明自己的情況
有時在一想到創傷經驗與壓力可能引發情緒起伏較大,建議在就診前,可以將上面的內容寫成文章或者畫圖讓醫師能夠了解你的經歷。至於你的症狀,是何時開始的?以前有過嗎?有沒有影響到生活?有沒有嚴重到有自殘或自殺行為?建議同學照實回答,才能協助醫生更能幫忙你。 4.就醫對保險的影響性 有些同學會擔心就醫對未來保險的影響,在台灣保險公司在得知你有在使用精神科藥物,的確有可能會影響你的投保可能性,可以詢問相關人員獲得資訊,在評估你投保的時間點,也有的同學會選擇自費的方式就醫,所需要的經濟費用也會相對較高,若長期下來,也需要預作規畫以及請家人協助。 不過無論如何,請不要因為保險問題而不願意接受藥物治療。一旦病情變得嚴重,導致你無法上學或上班,對生活造成的影響會更大,遠遠超過暫時不能買醫療險的問題。 5. 精神科藥物需要較長時間見效 以抗抑鬱的藥物來說,目前主要是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與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當需要服用至少需要二到四週身體血液中才會達到預定的濃度產生療效,需要持續有效更需3個月以上才算一個完整療程,有兩點需要同學注意:
(1)每個人對藥的副作用差異很大,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建議提早回診換藥。「試藥期」通常是痛苦又漫長的,但找到副作用相對較小的藥,可以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2)抗抑鬱藥物吃了並不會讓你感到亢奮與快樂,它會緩緩拉高你面對壓力的閾值跟讓情緒較穩定,它不會讓你的生活或負面情緒突然有驚人的轉變,只是緩慢地讓你能正常生活。
6.再次回診的注意事項 第一次初診開藥的天數不會很長,多為一週就回診。若因副作用感到相當不適則建議提早回診甚至去急診。回診主要是看有無明顯副作用,如果沒問題,可能會將藥物劑量往上調到更有效的劑量。 第一週抗抑鬱藥物的藥效可能沒很明顯,不過你可以注意抗焦慮藥物有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還是造成嗜睡頭暈,如此也要調整一下劑量。由於網路很方便,你可能藉由搜尋得到很多疾病相關的資訊與網友意見而產生疑慮與不安,記得有問題就大膽地問醫生解除自己的疑慮。相信有耐心的醫生是願意回答的。
也許你很幸運,這樣的情境跟猶豫沒有發生在你的身上過。但可能出現在你的親友或周遭認識的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初次接觸身心疾病的人,感到迷茫與不安是正常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初次就診精神科的你或你周圍的人有一定的幫助! 學輔中心全體老師關心您~
觀餐學院:謝宜霖 心理師(分機2076),lin0407@just.edu.tw 商管學院:陸思如 心理師(分機2075),lusihru@just.edu.tw 人設學院:黃敬雲 心理師(分機2074),HCY110442@just.edu.tw 電資學院 與進修部:藍若寧心理師(分機2071),cookies8372@just.edu.t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