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業務項目
首頁
什麼是憂鬱症

什麼是憂鬱症?

 

許多研究顯示,憂鬱症是由多元因素所導致的,包含早期家庭與性格脆弱因素、生物性脆弱因素、社會心理壓力、認知偏差、情緒調節不佳以及腦功能調節的異常等,每個個案發病的原因,幾乎都與上述的因素彼此交互作用的影響有關。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因素都是可能罹患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若上述因素越多,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越高,反之,如果個人性格樂觀健康,擁有良好因應壓力的方法,情緒調節能力也佳,這些正向因素也可能是保護因子,可以降低一個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根據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DSM-V診斷手冊,憂鬱症中的重鬱症和持續型憂鬱症(輕鬱症)有下列診斷標準:

一、重鬱症:

A. 至少出現(1) 憂鬱情緒 (2) 失去興趣或愉悅感其中之一,並合併兩周內出現下列五項以上之症狀,且造成先前功能改變:

1. 幾乎整天且每天憂鬱,可由主觀報告(例如:感到悲傷、空虛、無助)或他人觀察(例如:看起來像在哭)而得知。其中青少年可能以情緒易怒來表現。

2. 幾乎整天且每天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3.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 幾乎每天都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

6. 幾乎每天都倦怠或無精打采。

7. 幾乎每天感到無自我價值感,或有過度不恰當的罪惡感(達妄想程度,不僅是對生病自責或內責)

8.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或是出現自殺的行為,或有具體計畫。

B. 這些症狀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

C. 這些症狀無法歸因於使用物質或其他身體病況的生理效應。【哪些生理因素可能導致憂鬱症狀?】   【哪些物質使用可能導致憂鬱症狀?】

D. 鬱症發作無法以情感性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類思覺失調症妄想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釋。

E. 從未有過躁症或輕躁症發作。

 

二、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

A. 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覺得心情憂鬱,至少持續兩年。在兒童與青少年,症狀表現可以是易怒的情形達至少一年。

B. 當感到憂鬱時,同時出現下列兩項或以上症狀:

1.食慾改變:變差或是吃過量

2.睡眠改變:失眠或嗜眠

3.無精打采或疲勞

4.自卑

5.專注力差或難以做決定

6.無望感

C. 在出現困擾以上的兩年間(兒童或青少年是一年),此人出現同時符合A和B的準則症狀為期兩個多月。

D. 符合重鬱症的準則症狀可能會連續出現兩年。

E.  不曾出現躁症發作或輕躁症發作,從未達到循環型情緒障礙的準則。

F.  鬱症發作無法以情感性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類思覺失調症妄想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釋。

G. 這些症狀無法歸因於使用物質或其他身體病況的生理效應。

H. 這些症狀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領域功能減損。

回上一頁

瀏覽數